用行動踐行諾言————成縣公司1#水泥磨檢修現場速寫
12月,成縣公司年底大檢修工作拉開序幕,為保證生產正常運行,成縣公司采用輪流檢修的方法,完成兩臺水泥磨的檢修工作。1號磨計劃12月 5 日開始檢修,水泥部主要承擔更換收塵袋、鋼球分類、重新級配等項目。為加快檢修進度,水泥部將每天的檢修時間定為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半,中間吃兩頓飯,不休息。為保證檢修期間有充足的精力和較好的睡眠,張華、何波寧、劉迎喜、霍衛等原本住在縣城的職工,主動把被褥搬到廠里的單身公寓,備戰檢修。
更換收塵袋時,要先擰開收塵蓋上的螺絲,再撬開收塵蓋,抽出龍骨,幾個人共同合作,把舊收塵袋拉下來,放入新的收塵袋后再放回龍骨。遇上生銹的螺絲或粘連在一起的收塵袋,他們通常要費很大的力氣和功夫,才能完成這一系列工作。去年檢修時,由于人員少,時間緊,水泥部找了幾個外協人員一起做,幾小時后,外協人員受不了更換時冒出的水泥灰,全部離開了。本次檢修需更換收塵袋1700多條,為克服人員緊張的困難,水泥部除正常生產的職工外,其他人員全部參加檢修。
12月8日上午,檢修第4天,鉗工楊法力和何波寧正合力將一包新收塵袋往4層的磨房頂上吊,收塵袋快碰到欄桿的時候,何波寧將半個身子探出來,抱住收塵袋,和楊法力費勁地拖進欄桿。
外面熱火朝天的場面相比,磨房三層則顯得空曠和冷清,焊工張華帶著徒弟冀方磊焊收塵器外殼,焊完主要部位后,他把手中的焊槍交給冀方磊繼續焊,自己則拿起榔頭,圍著收塵器仔細敲打、檢查,專注而投入。
磨房頂層,楊法力、劉迎喜和何波寧正將吊上來的四包收塵袋往收塵器上搬,何波寧扛了一大包袋子,搖搖晃晃地往前走,因為通往收塵器的樓梯窄且陡峭,袋子只能再次往上吊。
收塵平臺上,張富英、趙開濤、景積磊等幾名年輕職工正在更換收塵袋,拆卸時揚起的水泥象煙霧一樣將他們籠罩。今天準備更換450條收塵袋,明天他們就要開始分撿鋼球了。
12月 9 日,所有人員都在磨房撿鋼球,這是一項更為辛苦的工作,90噸鋼球,全部要用10多個人的手一個一個分類撿出來,裝在袋子里,重新級配再吊裝到磨里。雖然戴著耳塞,但2號水泥磨的轟鳴聲依然很響亮,風在前后敞開的大門間暢行無阻,連續幾天的奮戰,他們有些累了,幾名職工不顧冬天的嚴寒,躺在磨房外的袋子上休息。幾分鐘后,又繼續回去撿。一天的時間,小山一樣的鋼球已被他們撿去了大半,底下的鋼球混在水泥里,他們就用手和小鏟子往出掏。
和(he)年(nian)青(qing)職工(gong)(gong)相比,楊法力(li)、張(zhang)(zhang)(zhang)華(hua)、劉迎喜、霍衛(wei)等都是老職工(gong)(gong)了(le),但在(zai)工(gong)(gong)作中,他(ta)們和(he)年(nian)輕人(ren)一樣吃(chi)苦(ku)、耐勞,特別(bie)在(zai)急、難、險重任(ren)務面(mian)前,他(ta)們總(zong)是沖(chong)在(zai)最前面(mian),從不張(zhang)(zhang)(zhang)揚,更不后退。張(zhang)(zhang)(zhang)富英和(he)趙開濤兩名年(nian)輕協工(gong)(gong),更是少有的(de)沉穩和(he)踏實(shi),從始至終埋頭苦(ku)干,在(zai)他(ta)們的(de)帶領下,這個檢(jian)修團(tuan)隊,抱成(cheng)一團(tuan),合成(cheng)一氣,積極主動(dong)地推進檢(jian)修工(gong)(gong)作,用實(shi)際行動(dong),踐行著保證生產的(de)莊嚴承諾。




